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文交所报告之二:文交所是如何被设计的?

来源网址:http://www.tth365.com/

  前言:雷原,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文交所发起人之一;西沐,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统筹与执笔人,一直致力于文交所交易模式与市场机制的研究。近日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雷原、西沐接受了雅昌艺术网的专访,就文交所的设计初衷、操作规范、运行机制及其暴露出的鉴定、保险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谁设计了文交所?

  谁是文交所得设计者?西沐认为,雷原最早提出了艺术品份额化的概念,但文交所从其份额化概念的提出,到交易机制的不断成熟、完善,包括证券交易形式的借鉴,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集体智慧结晶。他认为文交所的出现是历史必然,有了艺术品份额化概念做基础,并不断体系化、体制化,它才能形成一种市场实践和市场行为。

  而在有了艺术份额化的理念之后,雷原也并未只将其停留在口头上,他试图通过国家文交所的形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金融体系的建立,但并未如愿。天津让他看到了一线曙光,用他的话来说,“天津可以搞试点,天津是一个文化金融创新区,天津市政府也很开明,我写了一封信很快得到了批复,三天之内就批复了。”他希望这种模式能最先在天津获得认可,进而走向全国。

  事实证明,天津文交所已然成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最成熟的地方。而对于这种类证券的份额化交易,雷原也早有预见,他调侃道:“交易当时我们想到的就是,天津人有可能套进去,全国人进来,全国人可能把天津解放了。”天津文交所把艺术品份额化这种类证券交易的形式以最快的速度推了出来,推到世人的面前,成为一种现实的交易,对此,西沐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什么是文交所?

  中国未来有近300万亿的艺术品市场,这是雷原根据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得出的保守估计。而相对于庞大的市场,老百姓却不能有效参与其中,拍卖行业的高门槛限制了艺术大众化的进程,究其原因,雷原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投资大,一件艺术品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老百姓买不起;二、普通百姓缺乏有效鉴别艺术品真伪的能力;三、变现能力差,这是艺术品的本身属性决定。以份额化为基础的文交所模式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雷原的设计思路:第一、把艺术品份额化。艺术品作为一种财富必然有其价值,通过合理评估把这种价值通过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将其分为若干等份;第二、委托专业机构鉴定艺术品真假,由保险公司承保,解决普通投资者的后顾之忧;第三、国家相关机构成立文交所,并建立监督机制,百姓通过文交所的类证券化自由交易。

  这种设计模式迎合了艺术品市场化、大众化的步伐,更与雷原所倡导的大传统、大文化观念相契合。在文化危机日益显现的今天,人们通过孔子学院、各种国学班等尝试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能不能通过一种大众化的投资生活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的投资中积极地、自觉地去改变自己的思想,了解中国文化,文交所模式恰恰提供了这种不二选择。雷原把文交所的标的物设计为传统书画,希望通过最广泛的参与,能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业的认识与讨论。同时,雷原认为文交所模式对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在以美元为单位的结算体系立以文化艺术品为标的物的金融体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文交所的设计、产生,西沐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市场的需求、社会需求不断得到了提升,这是一个大的背景;第二个方面,艺术品份额,拆分份额化这种概念或者理念的提出,也是文交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基点;第三个方面,其它产品交易所的借鉴也是文交所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